由于杭州新房库存出清周期仅为10个月,核心区新房仍需摇号,而二手房库存巨大,挂牌量已接近14万套。
03尽管杭州放开二手房限购,但市场反应平淡,1月成交降至6000多套,2月网签2543套,环比下滑62%。
04与此同时,全国范围内有33个省市出手刺激楼市,但效果有限,因为购房者数量大幅减少。
05专家觉得,楼市复苏需放低预期,保障已售期房竣工,同时放权给城市政府,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。
3月14号一大早,杭州行动了:全域取消二手房限购政策,二手房增值税免征期限5改2。
萧山、余杭、钱塘都能买,像奥体、未来科技城这些大热区域也都非限购了,只剩上城、拱墅、西湖区、滨江区限购。
现在,杭州是二手房限购完全放开,全国人民可以买杭州任何区的二手房,没有套数限制,同时,增值税取消了唯一住房的限制。
原因很简单,杭州新房库存出清周期只有10个月,核心区的新房红盘还是得摇号,但二手房库存抛压巨大,挂牌量已经接近14万套,中指院说24年再入市7万套已交付房源,二手房挂牌量只会多不会少。
1月降到了6000多套,2月网签2543套,环比下滑62%,就算有春节因素,哪怕跟去年同处春节假期还是刚放开的1月比,网签也降了20%,均价降了7%。
还是上面说的,就算是限购,也就是一个月社保的事,去年10月之后冲一波都没顶住,今年指望外地人不限套数猛怼接盘,十几万套二手房东们自己估计都不会相信。
杭州的基本面没问题,之前炒亚运和棚改只是由头,购买力水到渠成,往前推一波罢了。
在房价2万+城市里,楼盘的产品力、城市面貌、人口流入速度,房价之坚挺,都比成都南京苏州要强,既能吸引省内老钱,也能留住直播网红和高薪码农。
我记得有张图,以商贷+公积金贷款与GDP的比值,计算居民杠杆率,杭州位居全国第一,南京和珠海分列二三。
深圳虽然滋生了大量深房理,论借钱炒房敢说第二,没人敢说第一,但是深圳地少啊。
自2017年来,杭州没有一点一年的土地出让金低于2000亿,也就2023年卖了1780亿,七年来首次低于2000亿,就这,照样也能排到全国第二,而且六成的宅地都是民企拿的,用不着城投托底。
一边是不断卖地,城市加速扩张,另一边是人口与产业增长,而土拍、成交、房价,则是供需的平衡点。
所以现在我们正真看到,杭州人口流入速度在变弱,抢人速度甚至低于合肥,新房限价的区域越来越小,二手房抛压慢慢的变大,撕掉仅有的限购遮羞布,也在情理之中。
易居的统计,2月份,深圳外地5年社保改3年,香港全面撤辣,南京搞了公积金法拍贷,厦门二次上调公贷调节系数,太原放宽商转公,长春济南购房前领消费券,通州取消社保约束。
更离谱的是三四线城市,四川兴文鼓励预发工资交首付,广西大化长寿之乡买房补贴,河池买两套再给额外奖励,还有干部职员买房,团购房种种花样,就不一一说了。
你看,已经出政策的这一些地方,除了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香港,也就杭州还有牌可出了。
别的城市,二线只能在公积金,人才补贴这块想办法,三四线路子明显更野,想出来的招一个比一个辣眼睛。
我查了一下,就2月份,还是春节期间,除了北京有条规定是限制房企广告之外,剩下的政策里,全国有33个省市出手刺激楼市,这是加班加点催着大家买房啊。
有趣的是,除了京沪,全国几乎所有城市,去年该松的都松的差不多了,像苏州本来就能买三套,南京已经松无可松,杭州限购门槛极低,为什么明明没奶了今年还要硬挤?
杭州3月14号下午专门开会的解释,说是“有什么样的问题解决什么样的问题”,等市场变了,有必要逐步优化政策,到时候再说。
前几天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,住建部倪部长明确说,“已经充分赋予城市调控的自主权,城市政府要扛起责任”。
后来说,得降利率啊,好,从6%降到3.7%,两年降200多个基点,存量房贷也都调到4%了。
内地富豪跑去排队,有“蚂蚁搬家”积攒大额资金的,有暗度陈仓的,售楼处人山人海,带看量增长20倍,单周超过1个月的成交。
同样的道理,就算杭州核心区放开限价,就算京沪彻底放开限购,跟其他几百个城市又有什么关系?
原来是一线带二三四线,房企拿地下沉,杠杆资金下沉,热钱乱窜,放眼望去遍地黄金,满天下都是洼地。
楼市想复苏,靠利率、首付、政策松绑、龙头城市领涨战术,过去一年,已经证明行不通了。
只要购房者对期房的恐惧不消散,土地财政、基建、建筑施工、地产后周期消费,就很难起来。
去年房地产竣工看起来很强,但全部来自于未售现房竣工,而“保交楼”对应的已售期房竣工速度还是不高。
申万宏源一月份的报告,现在已销售未竣工的期房面积达21亿平方米,存量可盘活资金5万亿,保交楼资金缺口达到了3-4万亿。
这需要各大城市把房地产融资白名单机制放到第一优先级,而不是老是想着羊毛还能薅多少。
2,放低预期,各地在撕掉限购“遮羞布”的时候,心里都应该明白,再回到2015-2017那几年不可能了。
国金宏观的报告,23年的数据还出来,统计我国2022年新增城镇人口是646万人,比2017年少增1773万人,而主力购房人群,也就是25-44岁人口数量,比2015年降了4670万人。
城市也像人,跟自己和解吧,该涨的地方还会再涨,涨不动的,再刺激也还是一潭死水。